一、目的和指导思想 依照学院向创新式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理念,为了使学生在学业、能力、品德、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更深入、充分、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专业培养需求;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同时也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外语学院在英语、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实行四年全程导师制。 二、导师职责 1. 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导师分配后,向学生介绍专业内容、方向及发展趋势。介绍我院专业培养计划、专业特点,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2. 指导学生制定并督促实施学业规划。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导师应及时将有关信息与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保证对学生教育教学的及时性,并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工作要求 1.在1-4学期,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对《英语语音强化》、《口语》、《名著阅读》、《商务英语写作》等环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训练。此外,在5-7学期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翻译、中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培训、商务英语、出国留学、考研等方向进行专门深入指导。 2.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丰富多样的活动或任务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如,通过布置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来提高学生的中英文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完成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为人处事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社交礼仪技能的培养。 3. 导师与学生见面应形成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见面2次,每学期见面不少于8次。 4. 每学期末,导师根据学生表现及完成任务情况给出实践环节成绩,填写《成绩评定表》,并给出评语。 四、组织管理 1.导师由外语学院英语教研室专任教师担任。导师分配根据当年新生人数及教师个人自愿申请,结合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特质等综合因素进行测试。按照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将来打算从事的职业,将英语专业学生分为英语教育组、翻译组(笔译、口译)、商务组、考研组、出国留学组等;同时将担任导师的英语教师也根据各自的专长分为相应的组别,打破行政班级,实行师生之间专业方向对口指导。 2. 由学院和教研室建立健全导师制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由学院、学部、教研室三级共同对导师制的运行进行管理、检查。 3. 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意见,鼓励实行学生、导师双向选择。每学期期末检查导师本学期工作情况、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等。 五、考核评价 英语专业导师工作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包括导师自评、学生评价、民主测评及学部领导评价(见下表);二是考核对导师工作的管理,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落实、工作效果的评价。考核优秀的,学部领导小组将给予表彰,并在年度评优、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英语专业导师制考评方式
英语专业导师工作指标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